青海湖畔的追梦牧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09:24:00    

力杰群培在文迦牧场前。本人供图

文迦牧场的木栈道上,来自山东的游客刚办理完入住手续。 本报记者 刘程锦 摄

夏日的青海湖畔,蓝天白云,碧草如茵,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6月30日傍晚,当湖风掠过金银滩草原,带来牧草与湖水的清冽,青海湖畔文迦牧场的创始人力杰群培张开双臂闭上双眼,静静享受着这份惬意。

“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草原。上大学时,我在孵化基地做项目,心里就一直琢磨着,怎样才能把家乡推广出去。”力杰群培说。

此刻,他脚下13.33公顷的文迦牧场里,380间嵌着藏式雕花的星空酒店如星辰散落,篝火晚会上的锅庄舞曲混着酥油茶香气飘向远方。谁能想到,这个带动周边牧民年增收超600万元的文旅综合体,最初只是几顶租借的黑帐篷。

时间回到2017年,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力杰群培从四川省成都市回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在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引领下,这位来自青海湖畔的藏族青年,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萌生出创业的想法,凭借大学期间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组建了海晏文迦牧场大学生创业团队,成立海晏文迦牧场牧家乐。“我想打造一个有特色、有人气的旅游目的地,让更多人领略家乡的美。”力杰群培的目光依然炽热。

前期资金紧缺,力杰群培只能找朋友借。揣着东拼西凑的启动资金,他在青海湖东岸支起6顶租借的黑帐篷。帐篷里摆放着几张矮桌、几排坐垫,矮桌上摆着自制的糌粑,墙上挂着用藏毯改做的桌布,帐篷外挂上“文迦牧场”的木牌,“文迦”在藏语中意为“守望者”,寓意着这片牧场将守望着村庄百姓的幸福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账上只剩下几百块钱,但看到我们的牧场在青海湖畔逐渐成形,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力杰群培笑着回忆,眼里闪着光。

2019年,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海晏文迦牧场牧家乐转型为海北文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建立文迦牧场生态文旅产业扶贫景观区,打造星空秘境酒店347间、精品民宿4栋,并设立文创中心、餐饮中心、游牧民体验区、游乐区、藏香手工作坊、文迦知喜书店等一系列游览及体验性配套设施。

事业步入正轨,力杰群培心中也有了更深远的思考,“个人致富不算真富,唯有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成功。”2021年,他找到海北州海晏县三角城镇海峰村“两委”和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村民成立海北文迦生态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经济、乡村旅游经济,推动生态与农牧业融合发展。

从2019年公司成立至今年6月,文迦牧场累计带动周边牧户增收超7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发放劳动报酬达3500余万元。这一模式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脉络,更以“先富带后富”的实践,诠释了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和担当。2025年,海北文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首批优秀案例”,成为政企协同带动共同富裕的典范。

暮色下的青海湖宛如一块静谧的蓝丝绒,力杰群培站在新建的观景台旁,遥望远方,轻轻哼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从当年的6顶帐篷到如今的文迦牧场,力杰群培的奋斗史已在这片土地上结出丰硕成果,他正以实际行动,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牧民富的新时代牧区发展图景。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