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必吃的三道著名闽菜,在家也能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4 09:06:31    

前些日“中国闽菜20道精选”带来的饕餮盛宴让许多人垂涎三尺。作为美食饕客,想必大家都深知美食在骨不在皮的道理。不仅爱美食,更要懂美食。

小编君怎会让大家失望?

在接下来的“闽菜”系列中

将陆续为大家介绍

评选出的“中国闽菜20道精选”

从佳肴的历史渊源到烹饪方法

应 有 尽 有


今日三道佳肴 热腾腾出炉

十八娘红荔枝肉

据传源于宋初,是闽菜系中一道古老传统的菜肴。以个型如荔、色艳如荔、味美如荔、香鲜如荔而广受称道,是中餐味型一糖醋型中少有的能以意境入菜肴。荔枝肉以精瘦肉修厚片、剞花刀、切小块,加红曲水、淀粉、清水上浆油炸后,配以甜酸味汁熘烹而成,是闽菜系中与“醉排骨”、“洋烧排”并列的三大糖醋味著名肉菜。

做法

【食材】

主料:猪肉(瘦) 300克

辅料:荸荠100克

调料:大葱(15克)、红糟(50克)、白醋(10克)、酱油(10克)、白砂糖(15克)、大蒜(5克)、淀粉(蚕豆)(10克)、味精(3克)、香油(5克)、花生油(50克)。

【制作步骤】

1. 将精肉洗净,切成10×5×1 厘米的厚片,再剖上十字花刀,然后再切为3片。

2. 马蹄(荸荠)切小块,每粒2~3 块。

3. 马蹄块与肉片一起用湿淀粉和剁细的红糟抓匀。

4. 葱去根须,洗净,取葱白切马蹄葱。

5. 酱油、白醋、白糖、味精、上汤、湿淀粉调卤汁待用。

6. 锅置旺火上,下花生油八成热时倒入上浆的肉片和马蹄,用勺扒散,待肉剖花成荔枝状时,用漏勺捞起,沥干油。

7. 锅留余油,先下蒜末、葱白,煸一下再入卤汁烧沸,随即倒入荔枝肉和马蹄块翻炒几下即成。

榕城南煎肝

闽菜工艺对食材的加工烹制,既讲究火候的精确,保持原料的质地和口感,又力求做到使菜肴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南煎肝这道传统闽菜就是对闽菜独特烹调技法的经典体现。鲜猪肝切成稍厚的片,配以多样调料旺火速烹,一气呵成,鲜香肉质嫩脆,毫无畜兽的腥膻。使原本平凡、失烹不勘食、失调不勘味的猪肝,成为闽菜系家常菜的代表菜。

做法

【食材】

猪肝(500克)、鸡蛋白(2只)、葱末(少许)、黄酒(20克)、白糖(6克)、酱油(20克)、菱粉(40克)、麻油(60克)。

【制作步骤】

1. 清水中加点醋,放入用清水冲洗过的,将猪肝浸泡两个小时以上充分泡出血水。

2. 取出浸泡好的猪肝,用适量生抽、料酒、胡椒粉以及适量番薯淀粉抓匀。

3. 小葱白切成末,生姜切末备用。

4. 用一大勺生抽、一大勺料酒、一小勺白糖调匀成料汁备用。

5. 锅中较多的油,大火将油烧热。

6. 待油温升到比较高后,将猪肝倒入锅中,用筷子将猪肝划拉开,立即关火,猪肝变色后立马将猪肝盛出。

7. 锅中留少许底油,油热后加入葱末和姜末爆香。

8. 下入猪肝翻炒两下。

9. 紧接着下入调好的料汁,翻炒让猪肝均匀裹上料汁。

10. 关火,加入少许麻油即可出锅。

闽南姜母鸭

据史料记载,姜母鸭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原来是宮廷御膳,后来流传到民间,历代仿制,相沿至今,成为一道名菜,是风靡闽南、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一道滋补佳食。闽南姜母鸭以正番鸭为主料,放入老姜母,除了去腥还可以提鲜,味道鲜香,甘辛兼备,具有养胃健脾、祛寒活血的养生功效,最适合冬令进补。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期间,闽南姜母鸭作为厦门传统菜肴被列入“夫人宴”和多国元首航空餐的菜单之列。

做法

【食材】

主料:母麻鸭

辅料:姜

调料:芝麻油、江米酒、老抽、白糖、枸杞子、食盐。

【制作步骤】

1. 将鸭肉洗净后切块,老姜切成片。

2. 锅中放入芝麻油,中火烧至6成热时放入姜片,慢慢地煸香。

3. 待姜片煸至微微发黄时将鸭肉倒入。

4. 炒至鸭肉变色时倒入适量的老抽炒至上色,炒均匀后倒入广东米酒,继续维持中火翻炒约15分钟。

5. 炒至鸭肉水分炒干,颜色变深的时候,加入糖、八角、桂皮、香叶、适量的盐调味。

6. 加入没过鸭肉的开水,开大火烧至沸腾,转小火慢慢炖1.5个小时。

7. 出锅前10分钟将洗净的枸杞加入,开大火拌匀烧至汤汁浓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