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关键技术取得多项突破
如何更好地建设这一大科学装置,做好运行管理与开放合作?记者今日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获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本月12日组织召开了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重点聚焦CSNS二期工程建设、未来运行管理以及项目开放合作等议题展开探讨,包括1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30位专家线上或线下参会。令人欣慰的是,CSNS二期工程在超导腔、648MHz速调管功率源等关键设备预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散裂中子源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是我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CSNS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表示,目前CSNS一期打靶束流功率提升至170kW,中子束流供应时间和效率达到国际同类装置最高水平,现已完成13轮开放运行,注册用户超过8000人,完成课题2000多项,涵盖航空航天、高铁船舶、新能源、磁性量子材料等诸多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合作谱仪已全部完成建设并逐步开放。

据介绍,CSNS二期工程已经启动,计划进一步增加谱仪数量,加速器打靶束流功率将提高至500千瓦。同时CSNS二期工程在关键技术预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超导腔、648MHz速调管功率源等关键设备研制进展顺利。中子探测器、中子导管、中子斩波器、中子极化器的自主化研制也取得了突破,为CSNS二期工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会议重点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升装置的开放运行水平和应用成果产出。专家希望CSNS不断提高性能,主动了解用户需求,拓展应用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更先进的研究平台;同时凝练重大科学问题,提升CSNS在重大成果中的显示度和贡献度,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手段。
CSNS科学技术委员会由国内加速器、靶站、谱仪和中子散射应用各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当天活动现场,与会院士专家肯定了CSNS取得的成绩,同时对二期工程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装置兼顾设计的先进性和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合理安排,尽可能降低设备安装调试对开放运行的影响。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马骏 通讯员:张玮、松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
-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关键技术取得多项突破
-
点击:0 | 2025-04-15 13:26:00
-
- 廣州全球獨角獸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增量居中國第一
-
点击:0 | 2025-04-15 04:49:00
-
- 让文化浸润生活,“英雄花开英雄城”大篷车驶入白云
-
点击:0 | 2025-04-13 21:46:00
-
- “桥梁小博物馆”新进展,广湛高铁佛山特大桥再迎关键节点
-
点击:0 | 2025-04-13 20:16:00
-
- 东莞今年高中招生总数首破9万,录取率预计持平去年
-
点击:0 | 2025-04-13 12: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