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傲K17长测报告:5K预算里一步到位的桌面Hi-Fi一体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8:33:00    

说实话,刚拿到飞傲K17这个型号时,我是有一点懵的。直到了解它是飞傲K9 Pro的升级版本之后,我才恍然大悟。我个人认为K17可以算是目前飞傲家族中颜值与实力并存的一款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它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和以往K系列产品有着明显不同,将复古元素与现代科技融合得恰到好处。从外观到功能,再到声音表现,K17都展现出了飞傲对用户体验的全面考量。下面我就从外观设计、功能操控以及实际听感等方面,分享一下这段时间使用K17的详细体验。

复古优雅的外观设计

飞傲K17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致而富有韵味。机身采用整块铝合金材质打造,坚固且有质感,银色与黑色两种配色都彰显沉稳大气。方正的矩形机身辅以圆形旋钮和复古风格的屏幕设计,让人仿佛看到上世纪经典音频设备的影子,又不乏现代感。顶部和侧面的大面积散热格栅不仅功能上有助于散热,还为整机增添了一丝工业美感。

机身正面布局简洁合理,常用的耳机输出接口一应俱全并且都位于正面右侧,方便插拔。包括6.35mm大耳机孔、4.4mm平衡接口以及4针XLR平衡耳机口都排列其上,不同规格的发烧耳机都能直接连接。由于4针XLR接口尺寸较大,飞傲还贴心地附送了盖板,不用时可以盖上保持面板整洁美观。

正面左侧是一块约3.9英寸的触摸屏,这是K17引以为傲的设计亮点之一。屏幕采用单色界面风格,呈现出淡雅的橙色背光,复古韵味十足。日常使用中,这块屏幕不仅能显示当前输入模式和音频格式,还可在播放流媒体或连接U盘本地曲目时同步显示专辑封面,让数码设备也有了些模拟时代的情怀。

正面的操控区域由五只旋钮构成,布局和功能分工都很清晰:左侧三只旋钮依次为电源开关、输入/输出切换,以及增益调节;右侧两只则是菜单导航和音量控制。其中菜单旋钮支持按压以确认选择,音量旋钮则阻尼适中,调整音量时细腻平滑。

这些旋钮的做工非常精致,边缘还带有防滑的细纹,转动时手感清脆且不松垮,并带有可调节颜色和亮度的指示灯。我个人偏爱将灯光设为与屏幕主题相呼应的橙色,在昏暗环境下看着橙色的灯环和屏幕,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音乐空间。

功能与操控体验

作为一台定位高端的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K17在功能配置上可谓面面俱到,几乎涵盖了日常所有使用场景。背板上密密麻麻的接口阵列令人安心:数字输入方面提供USB-B、光纤、同轴接口,模拟部分有RCA线路输入,连网络端口(LAN)和USB-A接口(用于U盘本地播放)都配备齐全。

输出方面同样丰富,除了前面提到的耳机口外,背后还有RCA和XLR平衡线路输出,可以接驳有源音箱或后级放大器。不论是连接电脑作为USB解码,还是接CD转盘利用同轴/光纤,亦或通过网络播放流媒体,K17都能从容应对。值得一提的是,它内置了高通QCC5125蓝牙模块,支持SBC、AAC、aptX HD、aptX Adaptive以及LDAC等主流高清蓝牙编码。

手机无线推送音乐给K17同样便利,而且音质损失极小。这种高度集成的连接能力,让K17真正成为了音频系统的中心枢纽——一台机器就能承担几乎所有数字音频源的解码和放大任务。

在实际操控体验上,K17也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正面触摸屏的菜单设计简洁直观,通过旋钮+触摸屏操控,可以更快更方便实现输入源切换、输出切换、音频设置和信息查看等操作。而且在切换到流媒体接收或本地播放模式时,屏幕还能显示歌曲信息和专辑封面,这种直观的反馈让人倍感方便。

K17内置了多达8种工作模式,包括USB DAC、同轴/光纤解码、模拟输入直通、蓝牙接收、网络流媒体播放、本地U盘播放等等。通过前面板或者附带的遥控器,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在不同模式间切换,自由享受各种音源。遥控器的加入对于桌面设备来说非常贴心,坐在沙发上也能远程操控音量和曲目,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除了丰富的连接和播放功能,K17还内置了一颗专业DSP芯片,实现了强大的31段参数EQ均衡功能。这对于喜欢微调声音的发烧友来说简直是福音:借助这套专业级PEQ系统,我们可以对44.1k~96kHz采样率的音频进行无损的精细调整,针对不同耳机的频响特性进行补偿校准,或者按照自己的听音喜好打造专属的均衡曲线。

操作界面提供了直观的调节选项,每一段频率的增益和Q值都可以精确控制,而且支持将调好的EQ曲线保存、导出或分享。如果您有多副风格各异的耳机,完全可以为每副耳机量身定制一套EQ方案。当我使用K17搭配某些耳机时,会尝试稍微调整一下EQ以优化听感,而K17的DSP处理能力确保了这些调整不会损失音质,这点令我非常满意。当然,如果你更倾向于原汁原味的声音,不去动EQ,K17本身的调音也已经足够悦耳耐听了。

值得一提的是,K17采用的是外置线性电源供电,内部对数字和模拟电路分别供电隔离,保证了纯净稳定的能量供应。在实际听感中可以感受到背景非常干净,没有噪声底。虽然K17没有内置电池,需要插电使用,但对于一款大功率台式设备而言,这是性能和稳定位的保障。K17在功能与操控方面给我留下了全面且易用的印象:无论连接什么设备、播放什么格式的音乐,操作起来都游刃有余,让人专注于音乐本身。

熟悉的声音风格,丰富而细腻的音乐表现

对于一款解码耳放而言,最终还是要回归声音表现。飞傲K17在声音风格上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温润平衡,细腻耐听。实际聆听中我也的确感受到K17的声音带有一丝温暖的底色,同时在高频部分有些许亮度点缀。这种调音非常讨喜:低频部分量感适中,下潜和密度都有不错表现,并不刻意强调轰头的震撼,而是强调一种结实有弹性的质感;中频人声和乐器醇厚柔和,声音线条流畅,男声女声都显得润泽饱满,唱腔中的细节和情感都能被温柔地呈现出来;高频则清亮而不刺耳,延展性良好,偶有一点点柔和的音染让听感更显悠扬。这种高频处理让我在长时间聆听时也不会感到疲劳,细节又保持在线,可谓兼顾了分析力与耐听度。

在声场和分离度方面,K17本身具备了旗舰级硬件架构所带来的素质优势。全平衡电路设计以及强大的驱动能力,让音乐的声场呈现开阔且层次分明。在搭配开放式的大耳机时,舞台感尤为突出,乐器和人声的定位清晰,每个声部仿佛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井然有序。K17的解析力也令人满意,复杂的音乐内容下,各种细节都能被清楚分辨:从背景中微弱的和声,到录音现场的空间残响,都没有被忽略。

值得称道的是,它在提供高解析度的同时并不显得生硬冷淡,反而保持了一种温暖的音乐味道。这可能得益于飞傲在放大电路上采用了分立元件的AB类架构,提供了充沛电流输出的同时,声音听起来依然自然且富有质感。无论是悠扬的小提琴独奏,还是气势恢宏的交响乐,K17都能驾驭自如,将音乐的情感和氛围很好地诠释出来。接下来我将结合两款常用耳机,分享K17在不同音乐类型下的听感表现。

为了全面感受K17的声音实力,我分别使用了飞傲自家的FT1 Pro头戴式耳机和Meze Audio的105 AER开放式耳机进行搭配试听。这两款耳机一个偏暖乐感,一个以平衡见长,各自对前端有不同需求,也覆盖了多种音乐风格。

首先使用飞傲FT1 Pro来试听流行、人声类音乐。我挑选了蔡琴的《渡口》这样的人声经典,以及一些流行乐曲。可以感觉到K17对FT1 Pro的控制相当得心应手。低频部分,鼓点和贝斯的弹性令人满意,量感适中却下潜到位。在《渡口》前奏低沉的鼓声中,K17+FT1 Pro呈现出的低频干净而有力,每一下鼓点都仿佛直击胸口但又不会过分轰头。

中频人声是这一组合的强项:蔡琴那富有磁性的嗓音在K17的渲染下显得格外温润动人,声音厚度恰到好处,吐字间细微的颤动和换气都清晰可闻,仿佛歌者站在面前低声吟唱般沁人心脾。听男声如李宗盛的作品时,嗓音的质感同样饱满结实,充满感染力。高频方面,FT1 Pro本身偏亮的特性遇上K17稍微偏暖的调音,中和得相当出色。像一些高音女声或是小提琴的泛音,在这套系统中都显得明亮而柔和,既有足够的细节和空气感,又没有刺激感。

整体来说,K17搭配FT1 Pro在流行、人声曲目下表现出一种耐听的氛围感,长时间欣赏也不会觉得腻烦。无论是抒情人声还是节奏鲜明的流行歌曲,这套组合都能表现出宽松自如的动态,不会有驱动不足的压迫感,让音乐听起来从容而充满情感。

接下来换上Meze的105 AER开放式耳机,主要针对原声器乐和古典音乐进行试听。这款105 AER以优秀的平衡和通透著称,但也相对难以驱动。然而在K17强大输出功率的驱动下,105 AER的潜能被充分激发。首先播放老鹰乐队著名的现场版《加州旅馆 (Hotel California)》(1994年MTV Unplugged现场),开场的吉他和掌声一响起,我就被那开阔的声场所震撼:105 AER本就是开放式设计,K17进一步赋予了它充沛的能量和控制力,舞台感被完整地呈现出来。两把木吉他的分左右声道弹奏清晰可辨,琴弦拨动的质感和共鸣细节都丝丝入扣,仿佛置身于现场聆听一般。当人声和鼓点加入后,各种声部层次依然分明,每件乐器仿佛都有独立的舞台,这种丰富的层次感让现场氛围异常真实。

我注意到,在使用105 AER搭配K17时,中频的人声和原声乐器尤其突出,那些原本录音中细腻的纹理,比如吉他的指法变化、现场观众的欢呼,都能被捕捉到,一种栩栩如生的画面感油然而生。

在聆听古典音乐方面,K17搭配105 AER同样有着出色的解析力和音乐表现。我选择了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和一段小提琴协奏曲进行测试。面对复杂的交响乐,K17展现了强大的驱动控制力:乐团齐奏时声场依然开阔不拥挤,铜管、木管、弦乐各声部层层推进却互不掩盖。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K17驱动力富裕,在搭配105 AER这样灵敏度不算低的耳机时,使用高增益模式偶尔会给人一种“力量过剩”的感觉:人声或独奏乐器会稍显突出,似乎在乐队前方有些喧闹。这种情况下,我更喜欢将增益切换到中等档位,让声音保持在一个更平衡舒展的状态。调整后的人声听起来融入乐队之中,既突出又不过火,整体平衡感刚刚好,长时间欣赏也更加舒适。

总的来说,在K17的加持下,无论是FT1 Pro还是105 AER都发挥出了各自最佳的状态。K17就像一个性能强大的放大器和解码中枢,对不同耳机的掌控游刃有余:它既能温柔地烘托出人声的醇美,又能豪爽地释放出大型音乐的磅礴气势,让各种风格的音乐都能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总结与购买建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体验,我愈发感受到飞傲K17是一款完成度极高的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从外观到声音,它都散发出成熟产品的自信与魅力,功能上更是几乎覆盖了发烧友可能遇到的所有使用场景,真正做到了“一台搞定所有”。当然,5499元的参考售价也意味着K17并非入门级别的玩物,而是面向有一定追求的音频爱好者。如果你的预算允许并且希望在桌面系统上一步到位,获得集解码、耳放、流媒体于一身的高品质设备,那么飞傲K17会是一个令人放心的选择——它很可能会成为你桌面音频系统的中流砥柱,带来持久的聆听享受。

(97744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