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全国,南京“5G+工业互联网”率先升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6:30:00    

南京正式开启“5G+工业互联网”发展新阶段。4月16日,南京市召开“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推进会,并举办了“南京市推进‘5G+工业互联网’升级发展”启动仪式。会上,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了全国首个《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

作为国家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南京今年在全国首个发布推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升级网络设施、升级技术产品、升级融合应用、升级产业生态、升级公共服务5个方面部署19条升级举措。根据该方案,南京将以江宁区、江北新区两个区域为主承载核心建设区,逐步辐射全市“4266”产业体系,培育全链自主的“5G+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到 2027 年底,力争“5G+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3500亿元。

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已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个,每万人5G基站达47个,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建设10个“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5G领域重点企业100余家,基本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及配套服务各环节,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连续五年保持国内第一;拥有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国家标准、知识产权超1000项。

记者从会上获悉,下一步,南京将进一步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优势,聚焦智能电网、钢铁、石化以及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应用赋能,全力营造推动实施“5G+工业互联网”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宁体系化发展。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二级巡视员刘宝表示,该局将深入贯彻落实“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全力支持南京试点建设。包括进一步强化基础支撑,加快实施“四大提质工程”,重点推进5G网络在工业企业、园区的深度覆盖;深化行业融合应用赋能,进一步发挥5G基础性、聚合性特点,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重点行业推广“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不断巩固成熟应用、拓展新型应用、培育特色应用;优化服务生态,鼓励建设“5G+工业互联网”联合实验室,加强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工业5G终端设备下连网络、上接应用,是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支点,更是“5G+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关键一环,已成为全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发展的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会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南京联通、南京埃斯顿等产业界企业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个《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详细梳理工业5G终端设备的应用进展、技术体系与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报告指出,未来的工业5G终端设备的品类和形态将更加多样,5G与工业终端设备的融合深度将持续深化,工业5G终端设备将更加智能,并逐渐向云化发展。当前,工业5G终端设备主要面临应用场景众多、研发成本较高、与工业适配待突破等痛点,建议进一步加强供需对接,分类推进工业5G终端设备研发;加快5G RedCap技术在工业5G终端设备中应用,带动研发成本降低;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加强5G与工业终端设备融合。

此外,为进一步培育壮大产业生态,服务“5G+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会上,南京市还启动了首批工业5G终端设备产品征集工作,并发布了《南京市“5G+工业互联网”需求清单》。在供需对接环节,南瑞继保、梅山钢铁等企业也分别与“5G+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进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

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