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蕙兰飘香胡则史迹馆
潮新闻客户端 赵国虎

四月的春风掠过永康市胡库下村古街的巷陌,将一缕清芬送入若唐公祠的青石门槛。当檐角的新燕衔着春泥掠过古老的黛瓦,胡则史迹馆的木门次第洞开——两百余盆蕙兰已在展台上舒展碧叶:或素白如雪,或浅紫若烟,或鹅黄似月,花茎挺秀如君子临风,叶脉舒展似水墨氤氲,在这青砖黛瓦间织就流动的春色长卷。

胡公故里祭先贤,蕙兰雅韵续华章。2025年4月2日午后,永康市“九畹国香 库川清韵”2025胡公文化传承暨永康市第五届精品蕙兰鉴赏会在胡库下村启幕,兰香与墨香在此交织成千年不绝的文脉。

展台前游人如织,却静谧安详。人们静静驻足,或凝神品鉴,或俯身轻嗅,或举机拍摄,一缕缕幽香绵绵沁入心脾,引得众人连声赞叹。一位年过七旬的胡老伯俯身轻抚一盆蕙兰:“这盆老种蕙兰,叶姿如剑,花守端正,活脱脱是胡公铁骨铮铮的模样。”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指掠过兰草,仿佛触摸着时光的纹路。对面的展位上,老上海梅绿色的花瓣层层叠叠,舌瓣上的朱砂点宛如未干的墨迹,恍若胡公当年奏折上朱批的落赤。

与永康方岩毗连的胡库下村,千年古樟的根系与胡公文化的脉络共生共长。北宋名臣胡则,字子正,生于斯长于斯,是宋朝婺州首位进士。这位三朝元老的人生轨迹恰似兰根在岩隙中盘曲:七试科举终成婺州首位进士,四十七载宦海沉浮,十握州府、六持使节、两知杭州,官至计相。奏免衢婺两州身丁钱,冒雪巡视江淮灾情,改革盐法惠泽万民。毛主席盛赞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称其为“北宋时期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的一名清官”。

我在素心兰金奥素前驻足,但见玉色花瓣通透如冰,淡黄花舌暗吐幽香。这盆传承了百年的名种,那凝在花茎的蜜露折射着微光,就像是胡公铜像衣襟凝结的清霜。胡公手执笏板的铜像,仍在谦卑地倾听着大地的回响。
展厅西隅,一盆解佩梅以青瓷盆承载。其叶姿斜逸,柔中带刚,花杆出架若笔,绿色花瓣透出隐隐的红晕。这让我想起胡公陵园碑廊里珍藏的《奏免身丁钱疏》,蝇头小楷在泛黄的宣纸上舒展,字里行间沉淀着为民请命的锋芒。永康市兰协夏滨会长介绍:“解佩之名,取自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胡公当年冒险谏言减赋,不正是即便被解去官袍玉带,也要换一方百姓安康的凛然大义吗?”

从若唐公祠往东信步百余米,便是胡公陵园。清明时节祭扫的人群手捧菊花而来,衣袖里还裹着兰展蕙兰的芬芳——前者承载着慎终追远的集体记忆,后者延续着君子如兰的文化基因。史馆展柜里泛黄的奏疏与兰展上的蕙兰,共享着含蓄的东方美学——前者将爱民之心藏于工楷字句,后者把绝世风华敛在窄叶之间。当获奖蕙兰的银边映亮铜像的衣褶,当《胡公祭词》的余韵惊起兰株上的蜜露,我似乎触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不朽的根源:草木与人,皆是精神的图腾。

暮色渐浓时,史迹馆的灯笼次第点亮。一盆温州素在暖光中舒展绿茎,九朵素心兰如白玉铃铛悬垂,暗香在梁柱间流转。我抬眼望去,灯光下铜版画中的胡公像与金奖蕙兰相映成趣,衣褶纹路与兰叶脉络在光影中交织,恰似跨越千年的美学对话。

夜色中的胡库下村宛如一块卧在浙中丘陵的古砚。兰展是砚池中新磨的松烟墨,史迹馆是端坐的紫石砚台,那些穿梭其间的身影,正在清明时节的宣纸上临摹永恒的文化传承。
此刻风过回廊,两百余盆蕙兰在夜色中轻轻摇曳。映日荷的幽香漫过展柜里泛黄的奏疏,陶宝梅的花影叠上铜像执笏的手掌,胭脂锦的叶脉映着碑廊石刻的纹路。九畹兰香穿越千年,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共振,正续写着清芬永驻的千年传奇。

作者简介:赵国虎,昵称虎哥,武义人,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明招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武义县兰花协会会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射阳大米、射阳麦仁喜摘第十五届IGPE中国国际粮油产业博览会金奖
-
点击:0 | 2025-04-13 16:50:00
-
- 官宣!4月13日晚18:30!国家牡丹园...
-
点击:0 | 2025-04-09 17:07:00
-
- 晚潮|蕙兰飘香胡则史迹馆
-
点击:0 | 2025-04-08 12:02:00
-
- 永康哪里有铜杯
-
点击:100 | 2025-01-28 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