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与王莽村
作者:阮洁 邢小利(分别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陕西省柳青研究会会长)
王莽是人名,也是村名。这里说的是村名,它是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原长安县)的一个村子。王莽村在西安城南,终南山北。从远处看,村子几乎就在终南山脚下。
王莽村分为东王莽村和西王莽村,村名源自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逃难传说。相传,刘秀被王莽追杀,逃至终南山下一个无名小村庄。眼看夜幕降临,刘秀筋疲力尽无法再赶路,只好留宿此村。王莽趁着夜色追来,同样筋疲力尽,在距离刘秀一里外的一个村子留宿,准备第二天鸡叫之时再启程追赶。次日,不待拂晓,刘秀留宿的小村庄的鸡却都叫了起来,刘秀闻声,以为天色不早,即起身赶路。而王莽留宿之地的鸡,日已三竿却迟迟不啼,等王莽一觉醒来,刘秀早已潜伏于终南山中。后来东汉建国,两个无名村庄被命名为刘秀村、王莽村。历史沿革,王莽村逐渐扩大,自然形成了东王莽、西王莽两个村落。
王莽村在当年的合作化运动中,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它的一些建社经验,被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曾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写了104篇按语,其中为《长安县王莽村四个合作社组织联社的经验》(这篇文章原题为《王莽村七一农业生产合作联社的领导经验》,收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毛泽东主席把题目改为《长安县王莽村四个合作社组织联社的经验》)一文所加按语说:“这个经验有用,各地可以仿办。由党的区委和乡支部作出计划,将那些准备合并为一个大社的若干小社,先组成合作社的联社管理委员会,如同长安县王莽村那样,经过一个时期,再行合并。”
而柳青,在当年王莽村的合作化建设中,多次亲赴西王莽,与王莽村当年合作化的带头人蒲忠智和人民群众多有接触,对王莽村的合作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蒲忠智1906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县王莽村人,创建了长安县第一个互助组和第一个农业合作社。1951年出席陕西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评为特等农业劳动模范。1956年、1960年、1963年多次出席陕西省农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1957年出席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1952年5月,柳青从北京回到西安。他的组织关系暂时落在中共中央西北局。这一年的6月至8月,为了解新中国成立近三年来西北地区的总体情况,他认真阅读过去的一些文件。9月1日,经中共陕西省委介绍,柳青到长安县,住在韦曲镇长安县委大院的一处平房。在下基层的过渡时期,柳青暂时担任县委副书记(长安县委档案中记为1952年9月至1953年3月),分管互助合作工作。9月上旬,柳青参加了长安县互助组长训练班的工作,并为训练班学员讲课。9月的下半月,柳青同长安县委工作组一起深入农村,参加基层互助组整顿工作。
这一年的11月,柳青与长安县委工作组到了王莽村,帮助蒲忠智建立全县第一个试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协助制订了“三年建设规划”。
事后,柳青在《灯塔,照耀着我们吧!》一文中记述:
我们几个人曾到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组织起来的重点王莽村去,帮助他们制订三年建设计划。在互助合作方面,我们要求那时刚要建立的蒲忠智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年以后扩大到四十户左右,并且再新建两个小社,三年里全村达到百分之八十合作化。我带着计划草案回到县上讨论还没一星期,从王莽村回来的人,就带来了不愉快的消息。忠智的思想负担很重,常常夜里睡不着觉;他对他在一年以后要领导一个四十户左右的社很熬煎,而大家对三年里全村达到百分之八十合作化,信心也不怎么强。土地加工、新式农具和生产指标都是根据互助合作的发展订出来的;如果基础成了问题,这个计划还能有什么用处呢?
“既是这样,”我问从王莽村回来的人,“他们在讨论计划时为啥不说呢?”
“咱们讲了社会主义的远景,他们听了都兴奋得很;另一方面,他们是全县的重点,又不愿意显着保守。可是一看眼前的实际情况,碰到具体问题,心里就没底了。”
什么实际情况呢?王莽村周围是一片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大海;什么具体问题呢?王莽村一般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程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高。怎么办?工作组只好帮他们修订计划,我做检讨,最后向县委会提议:派一个坚强的同志到王莽村领导党的工作,再以王莽村为中心建立互助网。在县委会根据这个意见作了决议以后,我就离开县上了。
由此可知,柳青当年在王莽村,一是与县委工作组帮助王莽村带头搞合作化的蒲忠智等人制订了三年建设规划,后来又帮着修订了该计划。
同年12月,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中,柳青到王曲区皇甫乡,发现“这个在滈河边上号称十里长的大村子,有一个在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显示过坚强力量的党支部;虽然许多党员有骄傲自满情绪和退坡思想,经过整党教育也大体克服了”(柳青《灯塔,照耀着我们吧!》)。看到皇甫乡当时的互助合作运动还处在互助组的最初阶段,便于从头参加整个运动,柳青决心把这里作为自己的生活根据地。
1953年夏,夏收评比中,柳青到王莽村,见到蒲忠智。蒲忠智因事情多,压力大,消瘦得厉害。
1953年12月,柳青到王莽村参加蒲忠智领导的“七一”社的扩社工作。其后,柳青回到皇甫村,安排王家斌和四村的代表、主任高梦生到王莽村去学习管理经验,自己到县上去参加有关互助合作的会议。柳青记述:
在四村的统购粮入仓以后,王家斌对我说他想到王莽村去找蒲忠智谈一谈;现在互助组扩大猛了,男女上二十多个劳动力,不学习些办法怕拢不住了。我这才想起到王莽村去看看蒲忠智,听说他们比四村早完成统购工作十天,正忙扩社和建社。我答应家斌我先去约好他再去,免得忠智没工夫接待他。
我到王莽村见了忠智,他全不是夏天见他时的那个愁楚的样子了。容光焕发,喜眯了眼,抓住我的手半天不放,说他头一年订计划的时候犯了保守主义了,反过来要向我检讨。工作组给我解释说,宣传总路线的工作一到村,忠智又是多少夜睡不着觉。这回是喜得睡不着。睡不着他就索性点着灯,蹲在炕上他女人和娃的身边抽烟,同墙上毛主席的彩色像谈话;他俩一年前才在北京怀仁堂见过面。
“呀!”他说,“怪不得你老人家当俺们的主席!你怎知道自发势力压得俺背不住了呢?……”
我问他们扩社和建社工作的进展情况。工作组长告诉我:别说三年,两年就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合作化;现在已经是四个社,还有两个互助组正在研究用怎样的方法说服他们再等一年;忠智的老社已经六十三户了……
(柳青《灯塔,照耀着我们吧!》)
1954年2月(农历正月),长安县委组织的建社工作组来到皇甫村,和柳青一起着手在王家斌互助组的基础上建立合作社。柳青整天泡在王家斌所在的四村,从开始酝酿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讨论合作社章程、土地入股、牲口折价、评工记分和对入社对象的审查,他都参与。3月10日,在王家斌互助组的基础上,在长安县建社工作组和柳青的共同努力下,王曲区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该社是长安县第十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主任王家斌,副主任董炳汉。事后,柳青写了《新事物的诞生》和《灯塔,照耀我们吧!》,记叙这一段生活。
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会议中,柳青曾谈及他1953年写过长安王莽成立农业合作社的情况。柳青说:“1951年,在苏联,与孙犁、康濯、马加联名,我执笔给肖洛霍夫写过信。1955年底给苏联报纸《文学报》《文艺报》写过文章《中国热火朝天》。1953年给《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刊物写过一篇文章,写长安王莽成立农业合作化的情况。”
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基本上是以当年的长安县王曲区皇甫村为原型创作的。柳青的艺术考虑是,他要亲历并描写一个村庄合作化的全过程,王莽村当年在合作化过程中,走在了前头,而皇甫村则稍滞后。所以,柳青选择皇甫村为艺术创造的原型对象,全身心投入,经历全过程,从而写出他心目中和思考中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史诗作品。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9日 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 柳青与王莽村
-
点击:0 | 2025-05-09 04:20:00
-
- 清原高中食堂楼建设稳步推进
-
点击:0 | 2025-05-06 17:08:00
-
- 退捕渔民种大棚,蔬果飘香四季生金
-
点击:0 | 2025-05-05 08:43:00
-
- 浙苏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同心聚力 云端共筑乡村振兴梦
-
点击:0 | 2025-04-28 21:00:00
-
- 禁种铲毒进农村 筑牢乡村“防毒墙”
-
点击:0 | 2025-04-28 17: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