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款外贸优品搭上内销“直通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4:33:00    

50余家外贸企业携千余款外贸商品集中亮相活动。

澳柯玛公司的参展代表向消费者介绍企业产品。

4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外贸优品青岛行”内外贸融合促消费活动在西海岸新区嘉年华·海信广场拉开帷幕。50余家外贸企业携千余款产品集中亮相,京东、天猫等30余家头部采购商现场“选品”,众多市民穿梭于非遗手作、户外装备、图书文创等展区间,挑选购买心仪的外贸优品。

琳琅满目的商品、热情洋溢的展商、络绎不绝的消费者,交织出一幅青岛外贸优品与国内市场紧密相连的繁荣图景。这场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双向奔赴,标志着青岛内外贸融合发展驶入快车道。

线上线下联动

外贸优品受宠

记者在现场看到,包括青岛琅琊台集团、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灯塔味业有限公司等在内的50余家企业参展,涵盖家电电子、体育用品、食品、纺织品、户外用品、汽车配件、农产品、图书、文创、非遗、本地特色商品等,集中展示各类内销和外销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选购。

面对外贸企业带来的优质产品,京东、天猫、抖音、蚁家人等电商平台代表纷纷抛出“橄榄枝”,用一系列组合拳为外贸转内销搭建快速通道,并积极与外贸企业进行对接。从专项采购资金、供应链配套、业态经营到营销渠道,电商平台提供全链条支持,为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提供助力。

在泰发集团展位,造型精美的小推车吸引了抖音电商产业带服务商运营总监马亚军的注意。“我们希望与企业达成合作,推动品牌在TikTok Shop上线,将产品推广到欧洲、日韩市场。”马亚军表示。这一提议与泰发集团“开拓多元化市场”的发展意向相吻合。“这场活动为外贸企业搭建起与各领域资源深度对接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市场渠道和优质的合作机会。”泰发集团销售经理殷怡菲说。

外贸企业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优质商品,也满足国内消费者高品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进外贸优品、拓展国内市场,除了电商平台发力外,线下商贸企业也是主力军。活动中,盒马鲜生、利群等商贸企业代表也启动专项市场扶持计划,通过搭建全渠道销售体系、设立销售专区等举措,精准帮扶外贸企业直接触达消费者,实现“展示-体验-购买”的全流程服务。

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中心高级经理赵振濠在现场对广大外贸企业发出邀约:“欢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与我们进行洽谈,让我们齐心协力稳订单、拓渠道,充分利用好内外贸渠道,不断开拓市场。”

供需协同发力

重塑消费格局

活动中,美科(青岛)休闲用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邱学森展示着天猫后台的数据。这家位于城阳区的青岛本土企业过去以出口为主,四五年前,企业依托跨境电商积累的设计能力,在天猫、抖音陆续上线产品,收获了一众国内“粉丝”。

“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拓展市场的机会,有助于我们寻找内循环突破口。同时,也让我们有了更贴近国内消费者、深入了解国内市场需求的机会。”邱学森对记者说道。

近期,聚大洋集团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发力国内市场,将部分原用于出口的海藻精深加工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海藻酸钠、卡拉胶、琼胶、海藻多糖空心胶囊等产品在国内的销量呈明显增长态势。“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渠道双向发力,我们的明星产品海藻多糖、褐藻胶等迅速打开了销路。”聚大洋集团电商部经理迟飞告诉记者,未来集团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健康食品,同时深化与本土零售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内销市场。

区商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丽娜表示,外贸商品不仅深受国际消费者的欢迎,也契合国内消费者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办活动、搭平台、优服务等举措稳外贸、扩消费,并将联合工信部门,组织外贸优品进景区、进高校、进机关、进商超、进展会、进社区等‘六进’展销活动;推出‘退(免)税+外贸’消费新场景,服务外贸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鼓励电商平台、商场超市设置‘青岛外贸优品汇’专区,开展外贸优品网上行活动,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市场渠道和优质的合作机会。”李丽娜介绍,新区将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创造更多消费需求,并将通过更多促销活动让外贸优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政策创新+场景革命

构建内外贸融合生态

作为国家级新区,2024年西海岸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36亿元,同比增长7.5%,对全市贡献度达40%;限上批发、零售、餐饮同比分别增长2%、46.8%、14.2%,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构建了“全链条”融合生态。

区商务局局长王娟介绍,不久前,新区发布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提品质促消费十大场景》,通过场景创新、业态融合、品牌培育三维发力,既着眼当前消费市场提振,更立足中长期消费能级跃升,着力构建全域全时全龄消费生态圈,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站在双循环交汇点,西海岸新区以政策创新打破市场壁垒,用场景革命激活消费潜能,正书写着内外贸一体化的“新区样本”。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