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词佳句,你都读过吗?
01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分句赏析
⑴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宫衣,指官服。恩荣,被恩宠而感觉到荣幸。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作者写这首诗是在757年五月,正好官拜左拾遗。此句意为: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⑵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此句意为: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此句意为: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圣上的恩情。此句意为: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02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分句赏析】
(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妖艳:红艳似火。垂垂:低垂貌。
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2)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垂垂:低垂貌。
角粽(zòng):即粽子。古用黏黍做成,状如三角,故称。《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周处《风土记》:“俗以菰菜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生绡(xiāo):未经过漂染的生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浴兰:以兰汤沐浴,即用香草水洗澡。古人认为兰草能避不祥,故以兰汤洁斋祭祀。《大戴礼记·夏小正》: “(五月)蓄兰,为集浴也。”《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王逸注:“兰,香草也。”菖蒲(chāng pú):一种水生植物,可以泡酒。孙思邈《千金月令》:“端午,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尊:同“樽”,酒杯。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4)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时一弄:不时地发出一两声呜叫。弄,同“哜”。瞢忪(méng sōng):睡眼惺忪之貌。惊破:打破。
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03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分句赏析】
(1)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
(2)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竹西:扬州亭名。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
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3)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昌歜(chāng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歇。
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
(4)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04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分句赏析】
(1)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高咏:朗声吟咏。楚词:亦作“楚辞”,本为楚地歌谣。 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
午日: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酬:指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节序:节令。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
(2)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更美。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榴花,指石榴花。
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3)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凝笑:长时间含笑。
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
(4)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湘中,湘江水中。这里指屈原殉难处。
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05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分句赏析】
(1)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簪榴花,还称“女儿节”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3)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4)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