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历史故事资料(中国历史故事—秦始皇筑长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5 08:22:13    

秦始皇筑长城

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

民族,于战国末年开始强大起来。那时,匈奴人时常骚扰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使中原百姓不得安宁。为阻挡匈奴入侵,秦、赵、燕三国分别在与匈奴交界的北方边境修筑了长城。

秦朝建立初年,匈奴已占领了黄河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秦始皇偶得谶语“亡秦者胡也”,以为灭亡秦朝的是胡人(匈奴人又被称为“胡人”),便于公元前 215 年,派大将蒙恬率兵30 万北击匈奴。次年,秦军夺取河套以南地区,将匈奴赶出七百多里。秦始皇在那里设置九原郡,又迁内地民众3万多人到那里垦地屯田。

为了巩固河套地区,防止匈奴再次侵扰,秦始皇下令在原秦、赵、燕北边长城的基础上修筑新的长城。修筑长城是一项异常浩大的工程,30万民夫及服刑犯人在北方风雪弥漫的边塞肩挑手抬,积土垒石,死伤无数。为尽快修好长城,拉夫抓丁是各地最常见的事

传说书生范喜良在新婚之夜被抓去修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在苦等数年后来到长城脚下,得知丈夫已死,便哭倒在长城脚下,将长城哭倒一片。孟姜女发现丈夫的尸首后,投海自杀了。

在埋下无数白骨后,长城历时十余年才修好。它沿地形而建,将旧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中间经陇西、宁夏、呼和浩特等地,东至辽东郡。绵延万里,史称“万里长城”。

长城由城墙、关城和烽火台组成。数座烽火台上日夜有士兵把守,若发现敌情,可即刻点烟击鼓,传送情报。另外,长城迫使匈奴兵必须下马攻坚,丧失了主动权。所以它对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保障内地人民的生产、生活起了重要作用。如今,作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