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在华上映27周年背后:幸存广东人故事被记录
1998年4月3日,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根据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上映,引起轰动。27年后的今天,这部家喻户晓的现象级影片依然是影迷心目中的经典。南都此前报道,大量证据显示,泰坦尼克号的6名幸存者均来自广东台山。南都记者于2021年专访了纪录片《六人》导演罗飞以及首席研究员、美籍海洋历史专家施万克,并寻访了其中一名幸存者Fang Lang的家乡广东台山。

1998年4月,《泰坦尼克号》在北京各大影院全面上映。新华社发
1997年12月19日,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耗资超2亿美元,打造的当时“最贵”和风险最大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在美国上映,这部电影无论是耗资还是票房,都堪称“现象级”。1998年4月3日这部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时,拿下3.6亿元票房,占据1998年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登顶当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在27年后的今天《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价值与意义,远不止票房影响而已,其背后的历史记忆,也持续引发讨论。
2021年4月,讲述6名中国人逃生故事,以及他们此后人生轨迹的纪录片《六人》在中国院线上映,这段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而尘封了109年的往事,开始被关注。大量证据显示,泰坦尼克号的6名幸存者均来自广东台山。
同年4月27日,南都记者专访了这部纪录片导演罗飞以及首席研究员、美籍海洋历史专家施万克,并与他们一同重返广东台山,寻访其中一名幸存者Fang Lang的家乡。他们所代表的一代华人劳工在海外遭受的不公,也引发更多关于种族不平等的关注和反思。
罗飞提到,在西方国家,但凡家族中有人能与泰坦尼克号沾上一点边,都能成为人们展示炫耀的资本,可这六个中国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人则不然。“沉默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我们至少能开始公开讨论它了,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只有这样,所有问题才有被看到和解决的可能。”

南都此前报道。
罗飞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人是美国社会里最边缘化的“他者”,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反面角色,他们是“最理想”的谴责对象。而如今,傲慢的种族偏见在美国社会依然屡见不鲜,而近年来种族主义在美国更是频频露头。
施万克向南都记者表示,在了解6名中国幸存者的更多人生轨迹过程中,他越发对他们产生敬佩。“无论面对人生何种困境,他们永远挣扎求存,努力向前。”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监制了这部纪录片。他在受访时表示,当年美国《排华法案》是特别针对中国人设置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工人在美国修建铁路,他们被当作廉价劳动力被剥削了这么久,但因为《排华法案》,突然不能来美国了。在我心中,此举应当在美国暴行清单加上一笔。”
采写:南都记者 杨苓妍
-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回应美方取消小额包裹免税:害人害己!
-
点击:0 | 2025-04-04 09:06:00
-
- 了解下美“对等关税”税率的算法,你可能会惊呆了
-
点击:0 | 2025-04-04 08:23:00
-
- 学科边界与学术拓展: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双重进路
-
点击:0 | 2025-04-04 02:19:00
-
- 硬刚美国 加拿大以牙还牙: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
-
点击:0 | 2025-04-04 00:20:00
-
- 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惠誉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点击:0 | 2025-04-03 20:52:00